如果病毒可以破壞全球經濟,那麼氣候變化也可以

Claudia 608 2020-04-01 health

如果病毒可以破壞全球經濟,那麼氣候變化也可以

1989年柏林牆倒塌,蘇聯在1991年最終瓦解時,世界發生了變化。冷戰的結束與繁榮,預算平衡和dot.coms的興起相對應。新的千年將改變美國的生活-從我們購買商品的方式到我們謀生的方式。

全球領導人被迫跳出思維框,想像一下難以想像的事情。共產主義會崩潰嗎?美國人在網上購物時,實體生意會崩潰嗎?恐怖分子可以襲擊並摧毀世界貿易中心的建築物嗎?

今天,國際社會面臨著新的威脅-一種無形的病毒,迄今為止已感染了數百萬人並殺死了40,000人。它也關閉了貿易並損害了經濟。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偉大的思想家:如果病毒能夠破壞生計,那麼氣候變化也可以—這是另一個無定形的問題,已經惡化並且需要領導。

國會剛剛通過了一項2萬億美元的刺激計劃,該計劃的重點是讓人們重返工作崗位,並掏腰包。它還可以幫助小型企業,並為更大的行業(例如航空業)帶來突破。但是,在該計劃中,沒有一項投資(是2009年奧巴馬刺激計劃規模的兩倍)是對基礎設施和綠色能源的投資。這就是美國眾議院現在正在製定一項單獨的刺激法案的原因,該法案將把錢分配給高速公路,機場和海港。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也支持它。

這可能是雙贏的: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說,美國的基礎設施正在下降,需要多達2萬億美元的投資,這可以促進商業發展並創造就業機會。與此同時,民主黨人希望資金投入到低碳資產中,例如新的太陽能和風電場以及先進的寬帶和電信。給它貼上自己喜歡的標籤,但這確實是綠色新政。

Niskanen Center氣候政策主管Joseph Majkut說:“需要更高程度的國際合作和信息共享。” Niskanen Center是一個致力於解決全球變暖問題的自由市場智囊團。他向這位作家解釋說:“我們需要減少社會的風險傾向,並採取更有效的應對措施。” “現在,我們只是想撿拾碎片。

他補充說:“特朗普政府試圖撤消奧巴馬政府開始的一切工作,從解決流行病到應對氣候變化。” “這證明了當您不認真對待風險時會發生什麼。這種態度真的很危險。”

美國國會大廈

特朗普無視冠狀病毒席捲全球的早期警告,理應受到抨擊。同時,美國人得知他於2018年解散了一個已建立的大流行應對小組,公開表示他不希望有任何僵局,他對病毒的傳播不承擔任何責任。目的是不致盲目。一個人總是可以嘗試並猜測政策的決定。但是忽略可能的結果是魯re的。

為此,世界已經引起注意。經過同行評審的氣候科學家擔心,溫度升高可能會超過2015年巴黎協議設定的目標 :到本世紀中葉,溫度升高幅度要比工業化前的水平高2攝氏度以上或3.6華氏度。令人擔憂的是,這些閾值將被剔除,並攀升至4 -5攝氏度和7華氏度。

IRENA總幹事Francesco La Camera在接受作者採訪時說:“大流行表明,行動遲緩會帶來重大的經濟後果。” “至關重要的是,在我們保護工作和生計的同時,我們仍然致力於保持我們的社會低碳並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不變需求。能源轉換和可持續能源的加速可能解決這兩個問題。由於許多原因,現在是時候優先考慮對可持續能源基礎設施的投資了。”

考慮一下:彭博新能源財經現在表示,到2020年,全球對太陽能電力的需求將下降16%。它曾預測121-152吉瓦的新增容量。現在的預測是108-143吉瓦。

病毒和由此造成的經濟衰退增加了提供給風能和太陽能的稅收抵免將擴大的可能性。與電動汽車相關的同上。而且也有可能考慮使用新的儲能和微電網信用。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說,廢物和飲用水資產以及公共交通,道路,橋樑和海港需要新的資金。

私營部門隨時準備發揮領導作用:Xcel Energy表示將在2050年之前提供無碳電力,到2030年將提供80%。NRGEnergy誓言到2025年將其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50%,到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南方公司還表示,其目標相似,而北印第安納州的公共服務公司表示,到2028年將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其所有燃煤發電,這將在30年內節省40億美元。

卡內基·梅隆(Carnegie Mellon)工程與氣候適應能力研究中心主任科斯塔·薩馬拉斯(Costa Samaras)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經濟正在崩潰,我們需要使人們感到寬慰。” “基礎設施是推動經濟發展的自然方法,我們現在可以廉價借貸。

他補充說:“政府的作用是在短期和長期內保護和投資這個國家。” “目標是確保該國不僅具有韌性,而且具有氣候適應能力。”

從衛生大流行中汲取的教訓很明確,對氣候變化有影響。美國應該發揮領導作用,但反而拖累了國際進步。這一切都可以改變:將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的需求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需求結合起來,可以使該國向前發展。這是關於積極主動並為外部威脅做準備,所有這些都是為了防止9-11和COVID-19造成的災難。

 

相似文章